在知乎上有一条《讨厌梁欢的人都是讨厌他什么》,默认排序第一的回答总结起来是:具体如何得出这样的总结,大家可以到知乎搜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相当详细且有理有据的阐述,这里就不赘言引述了。
回到题目之义,如何看待梁欢痛批马东和大张伟是“犬儒主义者”,先忽略掉“犬儒主义”这个词。
推断或者认知他人,在社会心理学里被称为社会认知,而人类进行社会认知最自然也最本能的方式是首先将他人范畴化。什么是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偏见以及直觉将他人划入这个或者那个类别中,并用这个或者那个类别的普遍印象加诸具体的某个人身上。
例如,最直白也最具有感知显著性的类别有性别、年龄、肤色、体型等等,所以这几个类别也就是最容易产生偏见的地方。其次是地域、职业、身份、阶层等等;接下来就是人格特质、学识、品味、修养等等。把这些形形色色的类别标签贴到具体某个人身上,能够很方便、快捷地认知一个人,但是一定充满偏见和误解。
所以,学识智识有限的人,越容易轻易地给他人贴上各种标签;而越是智识高企的人,越能忍受模糊性,不轻易给他人贴标签,不妄断他人。
为什么?正如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的三句箴言中最广为认知的那句:“你要认识你自己”(我敢打赌几乎没有人知道另两句箴言),一个人认识自己尚且艰难,遑论谈及他人。智识高的人知道任何标签都是对复杂多维人性的简单粗暴概括,所以不会轻易对他人下一个范畴化的推断。
智识二字包含了智力和学识,识高而智低的人最可能给一个自己未必熟悉的他人下一个自己其实没搞懂的标签。一般的人很少会用“犬儒主义”这样的标签范畴化他人,只有自己有一定学识,学过这个概念,但又不明就里,一知半解,很容易将一个概念范畴扩大化,甚至泛化。这就好比读现代书多的民间哲学家会将社会生活中的或然现象用“量子”来概括;读古书多的民哲则用“周易”来解释同样的东西。
好了,再回到“犬儒主义者”这个标签,其本义与现代使用的意义其实不同。“犬儒主义者”的本义源自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的犬儒主义学派,指摒弃一切世俗事务的人。现代所使用的“犬儒主义者”,通常指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某种虚无主义倾向。
我看过马东所有期的奇葩说,也看过他的一些访谈,他是一个文化商人,有清晰笃定的三观,无论从哪个角度与“犬儒主义者”都扯不上关系。当然,像“犬儒主义者”这样充满歧义的概念类别,不知道梁欢是如何界定的,如果他将概念泛化到无所不包,那他就有自己以为合理的逻辑。
至于大张伟,不太了解,难以置喙。不过,“犬儒主义者”的概念标签通常用来评价知识人,类似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群体范畴。马东是商人,大张伟是艺人,反正我是不可能用这一类的概念来评价商人和艺人。